毕业30周年聚会  聚会感言

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回眸

(续篇)

涟 漪

 
 

     

 □ 竹海的气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是北京生、长的,北方人看竹子,那可是稀罕物儿。北京有个公园叫紫竹院,那儿长着数百根拇指粗细的绿竹。那还了得,每次到那儿,都猛按快门。这次见了竹海,傻了;翠竹随山势起伏,茫茫一片,无边无际,真是名副其实。得了,明儿建议紫竹院改名吧。

 □ 青花瓷的深意
  青花瓷的奇美轮不到我去形容,早有大师们写绝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青花瓷还有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77级毕业三十周年纪念的字迹,这瓷不像金属可锈,它那青中泛蓝的色彩永不会变。这不仅是同学友谊的见证,而且全世界只有一百件,好好保管,以后它可就价值连城喽。

 
姚建农的神气
我和姚栋华可能都有恐高症,谁都不敢踏东方明珠塔上的透明玻璃,尽管理性上也知道肯定没问题,感性上还是畏惧。再看看姚建农,在我们面前,一边在玻璃上大摇大摆地踱着方步,一边说:“栋华没事”。现在我站在地上,一想起他那时的神气劲儿就不服气。

 □ 上海的变化
  大约二十年前,我去过一次上海。那时上海的马路又窄又弯,房子又旧又矮,上海人还倒马桶,可他们还特欺生。记得我买苹果,售货员专找又小又蔫儿的给我。那时年轻气盛,哪受得了这个,我忍住怒,不做声,等她把袋子递给我,我一下把苹果都倒在了柜台上,然后大摇大摆地走了。她在后边骂我,我笑眯眯地告诉她;我听不懂,不生气。这次来上海,发现马路又宽又直,楼房多了,也高了。更重要的是人变了。我迷路时问了几个人,发现他们口音不一样,有当地上海人,也有其他地方的人。他们都很热情。和北京一样,上海也接受了全国各地的人。大城市人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被时代冲刷着,渐渐消退。这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