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业三十五周年庆典上的讲话 2016.10.28 曹铮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朋友们: 大家好! 悠悠卅五载,绵绵同学情。 此刻,站在这个讲台,我最要说的是:来之不易。一切的一切,来得是多么的不容易! 前些天,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力量,吸引、感召、激励着众多的同学,在阔别三十五年以后,从五湖四海在同一时间赶到同一个地方参加这次庆典? 今天,我终于想明白。花甲之年、古稀之年的我们奔到这里,都是为了追寻一个共同目标:圆梦。 我们来母校,就是要向变革的时代道谢,向学校的老师道谢,向当年的同学道谢! 首先,我们要感谢变革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从我们参加高考的1977年开始,在上学的1978年到 1982年间,我们的国家经历了一场重大的拨乱反正的历史性转折。至今,我们不会忘记1978年3月15日,不会忘记自己小心翼翼怀揣通知书到张老师办公室报到时的彷徨、忐忑到激动,也不会忘记政治孙老师对课本表述可能改变表现出的疑慮、纠结到坦荡。我们不会忘记女排夺冠后全校师生彻夜狂欢表现出来的高涨的爱国热忱,更不会忘记真理标准大讨论以后在全系形成的为中华崛起读书的刻苦学习热潮。改革开放使我们和母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一艘艘的满载着希望和理想小船就这样从南师,从我们心中这座最美的校园出发,开始各自精彩人生的跨世纪远航! 我们还要感谢母校老师对我们的辛勤培养。 那些年,从系领导到普通的教学人员,都用最最火热的心捧给了我们七七级同学。学校领导给我们,尤其是给我们这些大龄同学做好了最优质的服务,系里也给我们排出最强的任课教师阵容。朝夕相处,老师们的教学技术、人格魅力、治学精神都成了我们一生的工作标杆。至今,我们还记着“笛卡尔”吴老师住在简陋的学生宿舍挥汗备课的场面,也还记着辅导员刘老师和我们同室研究高数习题的情景。我脑子里此刻浮现起这样一个珍藏在记忆里的经典:一个不知姓名的实验老师,在我凌乱的实验报告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符号和文字。我理解,她至少是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实际示范操作教我和我的同伴怎样规范书写实验报告!正是老师这些帮助、关心和教育我们的点点滴滴,成了日后指导我们做好教育工作乃至其他工作的无价宝典。 我们还要感谢物理七七级同学间多少年来的不变的情谊。 从昨天相遇到今天庆祝,我发现,尽管生活积淀,时光流逝,大多数人的鬓发开始斑白,容颜和风度也有所改变。但是,大家早先的纯真的同学友情丝毫没有减少。我们既有当年相遇时的珍贵回忆,也有聚会重逢后的激情倾诉。当年,大家曾在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集体中拼搏学习、挥洒青春;今天,我们在南师同学网、在物理七七群里可以和远方的朋友非常便捷地探讨问题、交流体会。 周华健的歌唱得真好!“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 今天的我们也是:“四年同窗共读的同学,一辈子情同手足的朋友,一生不求索取的友谊,一坛坛越品越醇的美酒!” 我们还要感谢为这次聚会做出无私奉献的筹备组全体成员,感谢一直付出宝贵财力支持的易昕同学、田宁同学,感谢其他一切鼎力相助、促成会聚的幕后朋友。没有他们的辛勤筹备,就没有今天的再聚首。没有他们的周密安排,就没有今天这样快意交流人生感悟的大舞台。这里,我代表我本人,也代表与会的同学向聚会的全体组织者们致以由衷的敬意! 最后,谨祝我们的毕业三十五周年的聚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曹铮2016.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