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姜启时“移民加拿大的困惑有感

ZN   2014.11.3

姜启时有感:

   来到加拿大后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在公园改散步,偶遇一对中年夫妇,他们是中国褔州人,而且是高中老师。他们经过6年移民申请,最后以技术移民身份移民加拿大。他乡相遇,双方倍感亲切。他们说:孩子在加拿大,是为了孩子。昨天,我们去华人超市,又遇这对夫妇,他们在超市打工,我们有说定不出的困惑,我想上了年纪嘛,故土难离。

   有些人听说移民好,就移过来了,谁晓得找不到工作,找来找去,只好到超市,餐馆打工。这些人的境遇绝不是一个罕见的例子。论自然气候,加拿大今年迎来的是个百年不遇的暖冬,但就移民求职而言,却是一派难耐的地冻天寒。加拿大最负盛名的北方电信公司在全国共有9万多职工,一下子裁掉了5万。搞电脑的移民,只好去超市打工,去饭店刷盘子,干苦力了。

    在加拿大,中国移民若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那就像玩彩票中了奖一样,称得上幸运儿了。幸运儿只能是少数,因为加拿大的许多法规政令叫你连梦都不敢做。人家不承认你的文凭和专业资格,你有什么办法?在国内是一个颇有水平的外科医生,来到加拿大,除非再入校门苦读并拿到证书,否则,你永远无法重新拿起手术刀。在国内,一个不错的大学教师,如果在这里不重新学习并通过语言关,你永远无法走上讲台。因此,华人面前通常摆着3条路:开饭馆,做买卖,打工或当职员。头两项要资金,后一项相对简单一些。一位移民说:几乎所有移民家庭中的男人都要首先从事一份全天候、但没有报酬的工作———找工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如愿。到外面应聘要穿得西装笔挺,而且要暂时忘记家中柴米油盐等烦恼,摆出谦恭笑脸。

    工作找到了,生活有了着落,是否就身泰心宁了呢?那也不一定。在多伦多,一位中年的大学讲师和一位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都在中国移民开的小超市里当收银员,拿的是加拿大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她们两位都在独自奋斗,难说心中没有苦处。这些移民多多少少把加拿大视为一片沃土,幻想着能相当快地发达起来。登陆之后,他们才明白,想象与现实存在着相当的距离。有一位中年男士,在国内任某机械厂副厂长。妻子是工程师,外文好,提出移民。中国有嫁鸡随鸡之说。这位中年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娶妻随妻。抵加后,经过一番寻觅,妻子找到了工作,他却一筹莫展。等了许久才等到一个招收临时工的机会。临时工即打短工,干杂活。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工作起来,乐乐呵呵,与人为善,周围的人都想不到他当过厂长。

   “移民加国,自己准备好受苦遭罪,为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前程。不少家长经常来往于中加之间,孩子只能独处,缺少指导和关怀,而这却是青少年成长期间最需要的。孩子社交范围窄,孤单,担心学业成绩差。问题日积月累,程度严重时,便会产生自杀倾向或企图。从国内远远地看他人移民,一般都觉得移民们走进了洞天福地。诚然,对于不少人来说,这是真的。但是,至于另一些人,要知道他们是有福还是无福消受这个洋洞府,那就要由他们自己来回答了。

 

ZN有感:

    姜启时移民加拿大的困惑写的真实,本人深有同感。现在的确有不少人移民或者准备移民西方,但ZN真搞不懂各位的目的究竟何在,如果说是追求更好的生活,那能更好吗?对一般人来说,有房有车如果算是一种小确幸,那在国内也能实现,而且并不是特别困难。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前程,国内的教育差吗?前程也无非就是找个好工作,但其在国内的难度肯定不会比国外更难,不管理科还是文科。如果是为了生活地更自由,这就难说了,至少目前国内还有啥不自由的?想骂政府网上可以随便骂。也许国外可以更敞开的骂,但那有人听吗,白费劲。

    人们经常提起的另一个移民理由是向往蓝天、白云和清洁的空气。但我觉得在乡村,国内外空气质量差不多,只是城市里国外比国内略好点。如果为了更清洁的空气而牺牲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那值得吗?另外,对华人来说,生活的方便程度以及亲情好友似乎更重要吧,而国外这些基本上是没有的。各位还能想到更好的理由吗。但那些贪官和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不义之财的人为了躲避可能的追责而打算移民的另当别论。

 

关闭窗口